原标题:封控区里再划动态“小封控区”,小封控区超大型社区开始了大胆尝试
“我白天只能给你5分钟了,封控能不能晚上8点后再和你说说。区里区开”4月25日下午,再划同济新村居委会书记张立民忙着落实第二天的动态胆尝全员核酸,他的型社手机号也是小区的保供电话和急救号,声音里的始大试沙哑足见其连日来的疲劳。
同济新村位于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小封控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封控总户数3189户,区里区开门栋数468个……在这一连串数字下,再划同济新村是动态胆尝四平路街道人口数量和密度最大的居民区。用志愿者们的型社话来说,“沿着小区主干道走,始大试从一头到另一头少说也要十来分钟。小封控区”
同济新村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杨浦”微信公号 图张立民,说疫情以来,小区里陆续出现了33例阳性感染病例,涉及近10个楼栋。按照原定“三区”划分标准,小区须整体进入封控管理,6000多位居民闭门不出,每天进行核酸采样,这对现场人力、防疫资源都是极大消耗。
“十多个医护,一百多个志愿者,从早上8点要一直进行到晚上8点才能完成。”“力不从心”这个词张立民忍不住重复了多次。
如何才能够节省检测物资和人力,同时实现对普通居民的影响最小化?
4月16日,又一次全员核酸筛查后,同济新村居委在向街道报备取得许可后,张立民带着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开始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以阳性楼栋为中心,以相隔距离、原有布局等为参考依据,将周边部分楼栋与道路囊括进来,划分成小单元,作为“小封控区”,进行内外区分管理。
用蓝色铁皮作为分界线“区域直接肯定是需要格挡作为分界线的。”为了让居民明确封控区域避免误入,张立民连夜联系了附近的企业,获得了一些可拆卸移动蓝色铁皮,组成了隔离标志,并于当天完成了三个“小封控区”的划分,涉及29个居民楼栋。
铁皮一侧,是封控区,居民足不出户,每日做核酸;铁皮另一侧,是管控区,居民在做好自身防疫后,可以分时分批下楼活动,每日做抗原自测
用蓝色铁皮作为分界线铁皮外的居民大多满意,铁皮内的居民难免有怨言。
“我们一个个打电话,在楼栋微信群里沟通,做了很多工作。”张立民说,为了稳定居民情绪,他们也承诺小区物资优先保障“封控区”内的居民,接到采访的当天,张立民刚向慈善基金会申请获得了一批蔬菜水果,准备向封控区的居民进行发放。
而这些“封控区”的划分同时也是动态的,随着楼栋阳性病例清零,随之解除楼栋封控,将铁皮撤离再搭建到出现新增病例的楼栋附近。
“19号的时候有一个居民的核酸检测结果一直没出来,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将居民所在的楼栋先划分到了封控区内。”当晚,防疫人员上门复测后取得了阴性结果,张立民又立刻带人解除了该楼栋的封控。
铁皮作为分界线“目前我们这个小区里还剩一个封控区了。”说起这事儿,张立民疲惫的声音里终于透露出了一丝快乐,他说如今能组织居民有序下楼,遛遛狗走走路,看大家连日来紧绷的神经得到缓解,自己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划分小块、分隔管理,这是超大型社区的一次勇敢实践。不过,方法虽新,防疫的本质从未改变。“我们的原则,依然是尽可能‘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用两种管理方式进行互补,同时抗原和核酸检测的互补也在进行中,全方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张立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