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专访人工智能在产业实践上还不够深入。京东技术经济只有将人工智能大规模、席曹I需系统性融入产业链的鹏产全流程,构建产业AI,融进才能形成更领先的实体产业竞争力。产业AI的全流核心是服务传统实体行业,在复杂、专访真实场景中最大化AI价值。京东技术经济
·产业的席曹I需数字化转型是不可阻挡的客观规律,最大的鹏产矛盾和挑战来自于产业本身,源自从业者的融进观念,而不是实体单纯的技术问题。
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全流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专访
“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一定是不可阻挡的客观规律。”
9月1日,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在上海举行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产业数字化转型最大的矛盾和挑战来自于产业本身,源自从业者的观念,而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关键在于能否从理念上认识到产业问题,并且是否有决心进行流程再造、理念重塑。
同时,他认为,人工智能在产业实践上还不够深入。只有将人工智能大规模、系统性融入产业链的全流程,构建产业AI,才能形成更领先的产业竞争力。产业AI的核心是服务传统实体行业,在复杂、真实场景中最大化AI价值。
除了产业AI,曹鹏介绍,京东也在布局产业元宇宙赛道,聚焦前沿技术,这是基于对未来供应链的思考。元宇宙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对现有商业模式、产业形态带来新的机会。“我们更看重元宇宙在应用领域对产业创造的价值,我们在做元宇宙相关研究和布局时,不是在做元宇宙基础技术的布局,比如建模、渲染。我们探索的是元宇宙怎么为产业和供应链服务,比如柔性店铺、数字孪生。”
产业AI能力生长在数智供应链上,推动货网仓网云网融合
当前,人工智能在生活服务领域和一些简单的产业场景已经大规模落地。很多企业在单点技术能力和产品打造上也已成熟,比如计算机视觉的内容识别与合成、语音语义的人机交互等。但曹鹏表示,总体上,人工智能在产业实践上还不够深入。只有将人工智能大规模、系统性融入产业链的全流程,构建产业AI,才能形成更领先的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联结、数智创新、生态融合的目标。
“京东在自有业务中锤炼出的AI能力,是生长在数智供应链的 ‘产业AI’。”曹鹏表示,AI能够与京东业务深度融合,是因为京东的产业AI能力源于供应链,也服务供应链。
一端连着消费互联网,一端连着产业互联网,覆盖超5.8亿消费者、千万级自营商品SKU(最小存货单位)、数十万品牌商和制造企业、全国各大产业带,这种复杂的业务场景及贯穿供应链全流程的特点成为产业AI落地的基础。在京东云上,这两张大网高效运行,打通了消费供应链和产业供应链。
在零售场景,京东超85%的采购由机器自动完成,运用运筹优化、深度学习等技术,将AI能力应用于各供应链场景,实现千万级自营SKU在供需复杂场景下的精准预测、智能决策以及高效协同,帮助京东库存周转降至31.2天。
在物流场景,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地狼仓内,拣货员与“地狼”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这种“人机CP”的模式有效提升拣货效率3倍以上。全国超25个城市的400余辆智能快递车成为京东供应链末端智能配送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服务方面,京东AI商品营销文案生成目前覆盖3000余个三级类目、累计生成超30亿字。京东智能客服可以自动化应答90%的服务咨询,这是京东云言犀人工智能平台的AI能力。
曹鹏表示,这种复杂场景沉淀出来的AI能力也在推动链网融合,支持京东开放自身供应链基础设施和产业实践,实现货网、仓网、云网深度融合,一方面保障自身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京东云输出给产业客户,带动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降本增效。
产业AI核心是服务传统实体行业,探索元宇宙服务产业和供应链
曹鹏说,实际上,2017年,京东就全面向技术转型,并发布“技术!技术!技术!”的战略。第一个技术,是解决京东内部大规模人力带来的效率问题;第二个技术,是组件化、模块化的技术服务对外输出;第三个技术,则是对前沿技术进行探索和有秩序地创新。
产业AI的核心是服务实体行业,在复杂、真实场景中最大化AI价值,产业AI的经验已经走出京东。比如在智能制造领域深耕的江苏常州模式,京东云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以“智能终端+弹性算力”模式,为常州区域实现供需对接,将闲置产能和算力有效利用,增加企业效益,赋能区域生产产能“一网通享”。
目前京东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功接入常州区域内600余家工厂的4万多台设备,并成功消化3亿多元的剩余产能,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再比如,12345热线一端连接着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端连接着为民服务的初心。过去12345接到市民的诉求后先要把问题交到区级分中心,再由各个中心派给相关街乡镇,一来一去,时间就拉长了。
河北保定12345政务热线在京东云助力下实现了“接诉即办”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2022年上半年共受理群众诉求960190余件次,同比增长122.78%,响应率100%。群众诉求在哪里,回应就在哪里,12345热线数智化升级助力打通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产业AI,曹鹏介绍,京东也在布局产业元宇宙赛道,聚焦前沿技术,这是基于对未来供应链的思考。元宇宙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对现有商业模式、产业形态带来新的机会。
“我们更看重元宇宙在应用领域对产业创造的价值,我们在做元宇宙相关研究和布局时,不是在做元宇宙基础技术的布局,比如建模、渲染。我们探索的是元宇宙怎么为产业和供应链服务,比如柔性店铺、数字孪生。”
所谓柔性店铺,就是让店铺的功能随着时间变化、需求不同而实时调整,提升线下零售客户的购物体验。此外,为了实现物流流程再造,现实中往往需要布局一套货架、生产线、仓库进行测试,成本高。但在数字孪生中可以通过建模或数字元宇宙进行仿真,尽管还是有建模成本,不过相比真正建一个实体库房并投入人力运营,数字孪生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在物流领域,京东物流通过产业元宇宙三大能力,研发了京东物控3D Scada智能仓储数字孪生平台,提升仓库作业效能,相比于传统人工作业方式,效率提高3-8倍。
产业数字化转型不可阻挡,最大挑战源自产业本身
“产业AI在京东深度融合,除了业务特点,也得益于数字原生的理念很早就在京东实践。京东复杂业务场景,让我们很早就开始实践积木化的IT架构。”曹鹏表示。
他曾带领团队,将人工智能、大数据、IoT等技术整合帮助传统行业做数字化升级。他认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最大的矛盾和挑战来自于产业本身,源自从业者的观念,而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我们在跟产业合作伙伴合作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他们的痛点往往不是要上一套系统,上一个数据中台,或者上云。他们希望的是提升产值、降低成本、优化库存周转天数,这对他来讲是更现实的需求,也更迫切。”
但曹鹏表示,这恰恰也是最难做的,需要的是产业链的全面优化,而非单点的技术模型。他认为,AI未来的发展不再只是技术驱动,更多是从场景、需求、客户全方位整体改造来拉动。只有客户有决心为了产业数字化目标将产业内部所有环节改造,才能有较好的转型效果。
“京东的库存周转天数少,京东送货送得快,这不是一个模型能做到的。”物流仓网规划、销量预测、自动补货时货物补到最近的仓、不同货物间的调度,一系列流程都运用数字化手段,以模型优化实现最终结果。
与此同时,不同行业的数字化基础不同。工业、制造业、农业等传统行业基础设施不完备,思维模式不容易转变,因此数字化转型难度相对大。金融等行业相对容易数字化,基于AI的风控、监管、终端服务智能化等容易被金融客户接受,也有实际价值。
但传统行业的产业数字化抓手在于,这些行业具有各种各样的产业服务需求,例如产品设计、金融需求,因此可以将现有数字化转型效果好的行业的服务输入到传统行业,撬动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改造,比如为制造业做设计,为供应商和平台商提供金融服务,对系统进行对接和改造,慢慢撬动、逐步渗透,提升数字化水平。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曹鹏也表示,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一定是不可阻挡的客观规律,行业空间大。对于京东而言,关键在于如何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输出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同时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