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屠呦呦为测青蒿素安全性曾以身试药
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致敬”
1972年7月,屠呦北京东直门医院住进了一批特殊的呦为药“病人”,其中就有“523”项目“抗疟中草药研究”课题组组长屠呦呦——这批科研人员,测青是蒿素去当“小白鼠”试药的。
抗疟药的安全研究,是身试在和疟原虫夺命的速度赛跑。此前,致敬屠呦呦带领的屠呦课题组已经筛选出了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它被称作第191号样品——此前的呦为药190次实验,都失败了。测青
要深入临床研究,蒿素就必须先制备大量青蒿乙醚提取物。安全“(那个时候)所有的身试工作(都)停了,药厂也都停了,致敬根本没有谁能配合你的工作。所以我们当时只能(用)土法。”屠呦呦说。
来源:人民日报所谓土法,就是用7个大水缸取代实验室常规提取容器,大量提取青蒿乙醚提取物。
乙醚等有机溶媒对身体有害,当时设备简陋,没有通风系统,也没有实验防护。科研人员除了头晕眼胀,还出现了鼻子出血、皮肤过敏等症状,屠呦呦也得上了中毒性肝炎。
她的老伴李廷钊记得,那段时间妻子整天泡在实验室,回家后满身都是酒精味。
“现在往回看,确实太不科学了。但当时就是这样。即使知道有牺牲有伤害,也要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前院长张伯礼说。
来源:新华网尽管有了乙醚中性提取物,但在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药物的疑似毒副作用。药理人员认为,只有确证安全性后才能用于临床。
屠呦呦很着急。疟疾这种传染病有季节性,一旦错过当年的临床观察季节,就要再等一年。于是,她干脆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
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在医院严密监控下进行了一周的试药观察,未发现该提取物对人体有明显毒副作用。当年8月—10月,屠呦呦亲自携药,去往海南昌江虐区救人。
“不要推荐我!”
“‘不要推荐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向记者说了一件事:“2009年中医科学院推荐屠呦呦参评第三届唐氏中药发展奖,她听说后直接打电话给我表示拒绝:我这么大岁数了给我干嘛?”
每当谈起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屠呦呦总是会说:“研究成功是当年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这种团队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这种精神,后来被总结为32个字:“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也被概括为“青蒿素精神”。
而这种精神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新一代科研人才身上。
有网友说,“屠呦呦为测青蒿素安全性曾以身试药”的词条,让他想起自己当初为什么一门心思学药。
自20世纪70年代青蒿素问世以来,
所治愈的疟疾患者不计其数,
青蒿素类抗疟药
成为疟疾肆虐地区的救命药,
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
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每年治疗患者上亿人。
2021年6月30日,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
称中国从20世纪40年代每年报告约3000万疟疾病例、
经过70年不懈努力到如今完全消除疟疾,
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向屠呦呦致敬!
向所有科研工作者致敬!
(责任编辑:休闲)
- 京东赚翻了,但还是没钱交社保
- 加拿大失业率降至至少197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 长安期货:纸浆上下两难 短期内或宽幅震荡
- 捐款1元被扣了3元 大病筹款告别免费时代?
- 期货大咖聊大宗:技术面、基本面两相共振 PTA或将开启新一轮下跌
- 九泰基金黄皓:寻找白菜价的黄金
- 深圳:加强上市培育 推动境内外优质独角兽企业在深交所上市
- 大商股份:年度分红拟10派20元 现金分红比例109.54%
- 赞助金额超越美国企业!中国“企业队”能赚到真金白银吗?
- 北京:构建进口冷链食品进京全流程查验机制
- 欧盟对俄罗斯煤炭实行禁运,俄总统新闻秘书:将转向其他替代市场
- 拜登这个提名创造了历史,背后或另有原因
- 退市常态化: A股市场在渐进中重塑“生态圈”
- 国台办:对民进党当局有关人员的行径将依法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