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地区存在巨大全季节臭氧洞 面积约是南极臭氧洞的7倍
科技日报北京7月5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美国物理联合会《AIP进展》报道,热带加拿大研究人员称,地区大全洞面洞一个比南极臭氧洞大7倍的存巨臭氧臭氧臭氧洞目前位于热带地区,这个巨大的季节积约、全季节臭氧洞自1980年代以来就一直存在。南极
臭氧洞定义为与未受干扰的热带区域相比,臭氧损失大于25%的地区大全洞面洞区域大气层。滑铁卢大学科学家卢庆彬新揭示的存巨臭氧臭氧这个臭氧洞位于热带上空的平流层下部,其深度与著名的季节积约春季南极臭氧洞的深度相当,但其面积大约是南极后者的7倍。
卢教授表示,热带热带地区占地球表面积的地区大全洞面洞一半,是存巨臭氧臭氧世界上大约一半人口的家园。热带臭氧洞的季节积约存在可能会引起全球的极大关注。臭氧层的南极消耗会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加,这会增加人类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的风险,还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降低农业生产力,并对敏感的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卢教授对臭氧洞的观察结果令科学界同行感到惊讶,因为传统的光化学模型没有预测到这一点。他的观测数据与宇宙射线驱动的电子反应(CRE)模型非常吻合,并强烈表明南极和热带臭氧洞的物理机制相同。
与极地臭氧洞一样,在热带臭氧洞的中心发现大约80%的正常臭氧值被耗尽。初步报告显示,赤道地区的臭氧消耗水平已经危及大量人口,到达这些地区的相关紫外线辐射远高于预期。
大气研究表明,在1970年代中期,由于工业化学品——主要是氯氟烃(CFC)的使用,可能使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已经耗尽。1985年南极臭氧洞的发现证实了CFC导致的臭氧消耗。尽管对此类化学品的禁令有助于减缓臭氧消耗,但有证据表明臭氧消耗持续存在。
卢教授称,热带和极地臭氧洞在冷却和调节平流层温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反映了全球平流层3个“温度洞”的形成。这一发现可能对更好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卢教授表示,需要进一步研究臭氧消耗、紫外线辐射变化与癌症风险增加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热带地区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其他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休闲)
- 事关就医、参保!北京医保家庭共济政策将实施 备案方可享受
- 摩根士丹利:美债市场最严重的跌势可能已经结束
- 上海:感染者出院出舱后复阳,不影响所在楼栋小区“三区”划分
- 今起 北京158条公交线路临时调整 采取甩站绕行停运措施
- 小米外翻折叠屏原型机曝光 或因耐用性未能量产
- 注意!这1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涉淘宝、拼多多
- 股东违规减持收到警示函 重庆银行回应: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 最新!北京丰台区封管控区域公布,包含这些地区
- 国家能源局: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25亿千瓦
- 五四主题演讲:青春的可能
- 花200元能解除健康宝弹窗?别信!
- 泽连斯基:乌克兰加入欧盟应该成为现实
- 中国新车质量研究:2022年新车质量表现略有下滑
- 泽连斯基:恢复领土完整是乌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