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网购医疗器械,风险提示不能忽略
一键下单方便、人民日报省事,评论向来是网购网络购物的优势所在。不过,医疗如果打算在网上购买医疗器械,器械那您可能得更谨慎一些。风险最近,提示有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手术器械,忽略因操作不当被送医救治。人民日报类似事件在多地均有发生,评论反映了网售医疗器械还存在一些风险隐患。网购
医疗器械市场增速快、医疗空间大,器械被不少人视为“最值得投资的风险赛道之一”。一方面,提示国产医疗器械在创新研发、进口替代、技术攻关等方面显著成长,产业规模和发展态势都有不小的“加速度”。另一方面,在直播经济、网红经济的加持下,家用医疗器械有了全新的销售通路、多元的营销途径。国家药监局披露数据显示,全国进行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备案数量从2020年10月的2万个升至2021年11月的7.3万个。可以说,上网触网的新尝试,正在打开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新天地。
市场前景欣欣向荣,但随之而来的发展隐忧也不容忽视。现实中,一些网络商家常以“操作便捷、安全有效”作为家用医疗器械的主打卖点,利用和买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诱导他们购买具有中度甚至较高风险的医疗器械。比如,有售卖半导体激光脱毛仪、夹鼻止鼾器的商家,把产品描述为“美容仪器”“家用仪器”。与此同时,部分销售补牙材料等具有较高风险医疗器械的商家,不出示许可证明,或是没有展示医疗器械的销售资质。从偷梁换柱,到含糊其词,再到刻意隐瞒,商家的种种不规范做法,容易让消费者忽略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买回来的产品如果操作不当,很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图源网络,作者:高岳医疗器械是关乎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不管是在线上销售,还是在线下买卖,经营主体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获得相应的经营许可,将展示注册信息、备案信息的要求落实到位,把产品的使用说明提示到位。这既是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负责,也是对其自身发展的保护。应当看到,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管理法制体系日趋完善,在医疗器械网络交易行为不断规范的背景下,越是守规矩的企业,越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肯定。
而从平台层面来看,对医疗器械企业的监管,也要随着管理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在去年底召开的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管工作交流会上,几家平台企业交流了落实平台管理责任的经验。有单位与药监部门充分沟通,定期上报,快速对接,探索政企联合共治的方式;有网站实行“智能核查+人工二次审核”的方式,对入驻的医疗器械企业进行监督;有平台建立“商家学习中心”,定期对入驻企业进行普法教育。这些主动消除内部风险的创新举措,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守法意识,推动医疗器械行业朝着理性、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不可否认,相较于其他商品,医疗器械的专业性更强。正因此,消费者在网购医疗器械时,有必要提前做点功课,对于有“仅限医疗机构使用”“禁止无处方配戴”“应由经专业培训的人员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等提示的产品,谨慎购买使用。对于没有提供医疗器械产品证件或备案凭证、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商家,更是不可轻信。消费者主动提高防范意识,医疗器械经营主体、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职能部门不断做好网络销售监管工作,医疗器械才能更好地被用于缓解伤痛、治疗病患,其市场发展才能更加健康、更有前景、更可持续。
(责任编辑:焦点)
- 公司实控人被立案调查,通策医疗受损投资者可参加挽损
- MINI电动车生产线将转移到中国?宝马回应称牛津工厂将暂停电动车生产
- 头部基金公司自购再启:6家豪掷亿元,年内超90家公司已出手
- 长城汽车拟回购2000万-4000万股A股用于实施公司员工激励计划或股权激励
- 重点整治“代理退保”黑产
- 汽车销售员张岩:干着干着发现国产车也有优势
- 北京金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文仲:以“五金战略布局”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东航10月底陆续恢复多条国际航线,将增至42条108班
- 外交部发言人:亚太地区是合作高地,不是博弈棋局
- 中国区域经济进阶之路:五大核心增长极崛起,迈向世界级城市群
- 英国“玩火大戏”已近终局:新财长和央行联手,特拉斯“靠边站”了
- 国家医保局最新回应,国谈大品种利好来了
- 湖南金融监管部门认定盛大金禧涉嫌非法集资,警方已介入
- 一购物中心已关联多例感染者,涉3区!近期感染者涉12区,风险点位含多家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