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何以重要

原标题: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何以重要
今年的增强职业重政府工作报告把教育事业放在民生社会保障领域,从民生的教育高度抓教育,遵循规律办教育。性何对职业教育工作提出的增强职业重要求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教育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性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四项要求,增强职业重聚焦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教育
这个要求既与党的性何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要把“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作为实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相符合,又与中共中央办公厅、增强职业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教育《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的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总体要求相一致,还衔接2021年的性何政府工作报告。
这样反复强调增强职业教育的增强职业重适应性,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主攻方向,一是性何表明它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推进该项工作的艰巨性,也充分说明政府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的决心和信心。
第一,增强适应性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职业教育属于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增强适应性就是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切实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共同富裕。
第二,适应性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如果说基础性是中小学教育的特点,需要开展通识教育,创新性是高等教育的特点,需要立足学术前沿,那么适应性就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没有社会需求就没有职业教育的存在,没有产业支撑就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没有技能形成就没有就业创业,需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原则上每5年修订1次职业院校专业目录,学校依据目录灵活自主设置专业,每年调整1次专业。每3年修订1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
第三,增强适应性的核心要义是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学用一致,做学合一。在产业链上建专业,主动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吸引学生走技能成才之路,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适合的教育服务。坚持开放、共享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化结构与布局。适应性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不能陈旧;二是教学时间上的及时性,转化要快,不能滞后,快鱼吃慢鱼;三是教学方式上的有效性,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创造性转化,不能无缝对接;四是教学场景的真实性,企业员工走进课堂,将企业运行情景和真实项目引入教学。职校教师走进企业,将业界前沿技术与案例融入教案,学校教的,就是企业里用的,学生学的,就是工作用的。
第四,适应性也是职业教育长期的痛点。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不匹配的矛盾仍然严重,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样的反差说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之间存在不对称性和不适应性,成为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软实力不够、硬实力不强、认同度不高的重要原因。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职业教育工作提出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把增强适应性摆在首要位置强调。
第五,增强适应性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关键。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发力,倒逼职业教育优化类型定位,学校升格不忘“本”,学生升学不弃“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在能说会做善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上下功夫,在德技并修、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上下功夫,培养学生“上手快、后劲足”,不断提高自身适应能力。
曾天山(作者系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曾天山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3月21日 06 版
相关文章
国家外汇管理局黄卉:2017年以来外管部门配合破获汇兑性地下钱庄案件上千起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徐倩宜 北京报道11月21日至23日,2022论坛年会在京举行。11月22日上午,在北京金融法院承办“治理体系与金融稳定”的平行论坛法治版块上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副司长黄卉发表2025-07-08张瑞敏:部分企业家存在误区,自认为是天才,这对企业是一个悲剧
秦朔 | 文 2022年的世界经济愈发暗淡。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也超出预期。如果把环境比作“天”,如孔子所说“唯天为大”,这种局面,短期很难逆转。不过中国哲学中还有一个“先天地生”的“道”的观念。《道德2025-07-08-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8
美前财长:失业率大幅上升才能遏制高通胀 升息力度要高于市场预期
财联社10月12日讯编辑 卞纯)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日前表示,美国面临比过去更大的工资压力,美联储可能需要比当前市场定价更多地升息,才能降低通胀。萨默斯的评估是,现在2025-07-08- 本报记者 茹阳阳 吴可仲 北京报道11月19日,“2022中国绿色金融学术年会”于武汉举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围绕“碳中和与转型金融”主题发表演2025-07-08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央行10月11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01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增加3298亿2025-07-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