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娱乐 >>正文
财政政策工具如何“谋增量”?
娱乐5799人已围观
简介8月30日,财政部发布《2022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推动宏观大盘实现企稳回升正处于关键时刻,更需进一步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的跨周期、逆周期自动稳定器和调节器的关键作用 ...
原标题 财政政策工具如何“谋增量”?谋增量
8月30日,财政部发布《2022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财政在推动宏观大盘实现企稳回升正处于关键时刻,政策更需进一步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的工具跨周期、逆周期自动稳定器和调节器的谋增量关键作用。报告着力在稳固预期与支撑信心两方面做好前瞻引导,财政向市场传递出“谋增量、政策稳投资、工具扶重点、谋增量补财力、财政提效率”五大信号,政策并将在积极扩大提振总需求上提前谋划、工具精准发力的谋增量政策导向。
随着上半年大规模留抵退税已实现应退尽退,财政快速到位,政策进入7月以来,财政收入情况有所好转。数据显示,7月全国一般财政收入19760亿元,同比下降4.08%,环比上升6.47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积极财政支出仍保持较快增速。
展望三四季度财政政策方向,最值得高度关注的是“谋增量”。报告提出,“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谋划增量政策工具,靠前安排、加快节奏、适时加力。”具体来看,政策工具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边际增量:
首先, 考虑到基建投资具有逆周期性,在经济下行期间将起到“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因此财政增量政策将充分考虑支持稳投资。一是要用好1.5万亿元存量专项债额度。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谋划财政增量政策,其中的一大关键就在于盘活专项债限额空间。尽管国常会提出动用限额空间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考虑到后期各地重大工程还将加速上马,需要保障资金及时到位,继续探索专项债限额边际空间增量仍有较大可操作性,甚至提前下达明年部分专项债额度也可以纳入增量政策的考虑范畴。二是要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这一原则,专项债要向项目准备充分的地区倾斜,用好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政策,全力支持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新型基础设施,强化专项债资金使用监督,尽快落地见效,形成可供计量的实物工作量。三是强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联动,继续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贴息。考虑将更多行业、更多领域建设项目纳入资本金专项债支持范畴。四是强化有为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PPP、产业基金以及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ITs)等模式引入民间资本支持,起到缓解政府支出压力以及拓宽投资标的的双重作用。
其次,扶重点是财政增量政策的重要环节。所谓扶重点,一是要坚持纾困中小企业,继续落实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新扩围的批发零售行业等行业可以自7月纳税申报期起申请退还留抵税额,后期政策仍可以适度扩大可申请留抵退税的行业范围,使得更多企业可以享受到政策边际增量带来的“真金白银”。二是要强化对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特别是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再次,收入端更需提前谋划一系列增量政策,全力补充财力,拓宽收入来源,保障财力可持续性。一是多渠道盘活部门闲置资产和存量资金。二是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力扛重担,全力完成财政上缴任务,缓解当前财政紧平衡状况。三是地方要在保交楼、稳地产方面下功夫,在缓解房企现金流紧张的前提下,做好稳地价工作,保证政府性基金收入适度增长。四是加大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以及部分央企依法上缴结存利润的力度,同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可适当补充一般公共预算。
最后,需要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力度,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坚持过紧日子。同时,强化财政资金支出绩效管理,切实做到“花钱必有效,无效必问责”,落实资金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提高财政项目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三是落实好中央财政资金直达模式,应达尽达,应到尽到,避免留经层级过多,保证财政资金“精准滴灌”效果。
“谋增量、稳投资、扶重点、补财力、提效率”五大信号导向明确,充分体现出财政政策在收支两侧提前布局,超前发力,统筹谋划,形成合力的意图,发挥好跨周期、逆周期调节作用,助力三四季度宏观经济实现企稳回升。
Tags:
相关文章
易会满:把握五项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娱乐记者 程丹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昨日出席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时表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共同的使命任务,要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应把握 ...
【娱乐】
阅读更多社科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代表陈众议:建议研制战略“压缩饼干”确保粮食应急安全
娱乐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陈众议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本次两会,他将就确保粮食安全问题递交建议。他认为,鉴于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突发事件,以及我国国情,粮食 ...
【娱乐】
阅读更多市场回暖券商嗅到业务扩张良机 年内已发债“补血”近1500亿元
娱乐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周尚伃开年以来,券商融资“补血”需求不减,除了股权融资外,券商已通过发行公司债包括次级债)、短期融资券合计募资1499 ...
【娱乐】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