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特卖因食品过期被罚,“临期”边界把握不好就出问题
售卖临期食品的临期好特卖,因产品过期受罚。好特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卖因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上海芯果科技有限公司崇明第一分公司近日因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已被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7000元。过期
处罚决定书显示,被罚边界把握不好当事人(上海芯果科技有限公司崇明第一分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以45元/盒的出问价格从供货商上海杰茂食品有限公司处购进20盒“瑞士莲金装经典榛仁巧克力14粒装礼盒(巧克力制品)”(原生产日期:20210429,分装日期:20210809,临期保质期至:20220430,好特净含量:175 克),卖因购进后将其置于销售区货架以75.8元/盒的食品价格对外销售,2022年5月6日在上述食品已超过保质期的过期情况下,当事人通过微信团购的被罚边界把握不好方式售出1盒,至案发尚有4盒上述食品库存。出问
当事人经营超过保质期的临期食品的行为至2022年5月7日被本局查获,货值金额为379元,违法所得为75.8元。
上海芯果科技有限公司是折扣零售店好特卖的母公司,成立于2014年,其创始人顾晓健在2020年创立的好特卖门店目前已经获得5轮融资。通过早期发展加盟模式,好特卖目前在全国拥有门店500家左右,其中在上海有100家以上。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折扣尾货、库存商品的接受度提升让好特卖这类商超不断涌现。
临期商店的竞争力在于找到“尾货”。
好特卖的一名供应链员工告诉界面新闻,尾货产品很大一部分就来自大品牌产品中那些流通相对慢的产品,比如动销相对差、新口味或者被品牌厂家放弃的单品;此外也有节日限定款和口味限定款,例如可口可乐虎年限定款,百事可乐树莓口味。
“找货”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商家与经销商的关系。
一名快消品行业人员告诉界面新闻,除了“尾货”,一些日期正常的货品通常来自经销商的“窜货”——经销商自身有巨额销售任务时,会把一部分货品低价窜销至其辖区范围的网点,这些网点通常不需要上架费、条码费等额外费用,且在线下销售,厂家难以查获。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经销商囤货如果滞销,窜货意愿更强,从侧面推动了折扣店的发展。
好特卖货架上的饮料产品。(图片拍摄:赵晓娟)
不过,这个模式的硬伤在于,它如何把控临期与过期的边界。
如果出现库存管理漏洞,那么很有可能出售过期商品的问题。上述员工此前向界面新闻透露,好特卖从供应商拿货对于日期把控得较为严格,例如食品类产品的保质期必须在75天以上才能入库,以便后期将货品分发至各门店。在好特卖系统内部,任何产品保质期低于15天不得上架。
不过,与传统的超市和便利店等线下渠道相比,“临期75天”已经是非常危险的边界了。
一名的采购人员告诉界面新闻,商超在采购包装食品时,通常对供应商的日期要求比较严格,采购的商品基本上在保质期1/3的时间内。例如一件食品保质期12个月,就会采购刚刚过去的4个月之内生产的货品,日期不好就会退货,或者在一定时间内促销出清,而且促销的损失通常由供应商来承担。
由于超市采购商品严格,相比好特卖,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但上述采购人员称,好特卖这类渠道,一旦遇到客流下滑、因不可抗力的关店情况,很容易出现货品积压。所以折扣连锁零售店所最求的一定是快进快出,供应链环节中的任何一环都不能停滞。
虽然上述好特卖巧克力产品出现过期时间发生在上海疫情期间,售卖方式是闭店期间的网上售卖,但这次处罚也给火热的临期商超行业带来警示作用。
不止上述分公司,上海芯果科技有限公司在天眼查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其位于上海之外的多家子公司也曾因售卖过期食品受到当地行政部门处罚。例如,上海芯果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第七分公司在今年3月因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被罚款1万元。
(责任编辑:热点)
- 消费者别被 “降糖神器”忽悠了
- 倩碧控股发布年度经审核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400.7万港元
- 中国中免:拟全球发售1.03亿股股份,其中初步于香港提呈发售513.82万股H股
- 大连市教育局发停课通知
- 江苏省政协举行政企协商座谈会 许昆林讲话 张义珍主持 16位企业家代表发言
- 8月15日操盘必读:影响股市利好与利空消息
- 澜起科技自主研发10余年掌握行业话语权,两大产品升级突破助营收净利双倍增
- 中国中免:拟全球发售1.03亿股股份,其中初步于香港提呈发售513.82万股H股
- 贝泰妮:高保湿修护面霜配方及生产工艺流程合规
- 中信建投:白酒进入中秋政策沟通密集期,短期市场预期纠偏
- 一架二战时期的“飓风”飞机在捷克航展上坠毁,飞行员死亡
- 追投70亿扩产!4000亿光伏巨头隆基绿能再次出手,这些公司也纷纷加码光伏赛道
- 水羊股份:公司各品牌有完善的产品价格体系规则与价格管控办法
- 小鹏车祸疑云